chenqizi
版主
![Rank: 7](images/wtat-1/star_level3.gif) ![Rank: 7](images/wtat-1/star_level2.gif) ![Rank: 7](images/wtat-1/star_level1.gif)
UID 6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2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9-1-30
狀態 離線
|
读书有感
廖和平转给我的《离当年梦想有多远》当天晚上我在广州回上海的火车上一口气看完。我认为书的最大优点是真实。的确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书以日记为据再现了那段历史,不同于小说,也不同于回忆录。
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八年抗战,没经历过旧社会(未懂事前的经历不能算),为什么我们对那段历史能如数家珍?无他,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报纸、小说、电影、电台......铺天盖地无所不入,不管真伪反正我们接受了知道了。而十年浩劫试问除了亲历者外又有几个年轻人能了解?又有几个年轻人能理解当年的我们?这是因为社会没有像当年宣传阶级斗争那样宣传那十年为什么是“劫”,为什么叫“浩”,而是有意无意地淡化、遗忘,到我们这一代都去世了,可能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历史就湮没了。所以我说《梦想》的最大意义是留下了真实的历史。
和顺如说起,她说很多人都留有当年的日记,她先生当年的日记比崔干行的还详细。我说,日记未公开发表只能算私人物品,当事人去世后他的后人一般不会留下细看(除非大人物),崔干行以当年的日记为据出了这样一本书,留下了历史,这是最大的功劳。
崔干行是有理想有抱负带头相应号召主动要求下乡,在现实面前最终通过“黑道”撤退的革命者。这些革命者为数不多。
张凤群是有思想有计划有行动以生命为代价与命运抗争最终飞越彩虹的勇者。这一类比上一类多。
而我属没理想没抱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被潮流挟裹芸芸众生众生中的一员,“红道”下乡,“红道”回城,在农村呆了七年零十天。
我们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了?浪费了?还是......?
|
|